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過去對臺灣早期產業發展所進行的討論,較少針對特定產業進行深入的個案研究。從經濟發展的歷史觀點而言,身為後進國家的臺灣,如何以殖民地時期的遺產為基礎,在戰後如何受到中國經驗的影響,再藉由引入先進國家的技術和政府產業政策的協助來發展工業,以逐步脫離對先進國家在技術上的依賴等,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本書對臺灣造船業中,規模最大的「臺灣造船公司」進行實證研究,以了解該產業的發展過程:自日治時期建造小型船舶滿足地區性的需求,到戰後以修船業務為開端,經由技術引進,開始建造小型、乃至大型船舶。
本書的特點在於,對戰前、戰後臺灣造船業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展開連續性的討論,並對戰後初期臺灣造船公司如何填補日本籍技術人員離開後所產生的管理與技術缺口。此外,也就各時期的技術學習、技術者的養成與政府的產業政策進行論述。
作者簡介
洪紹洋
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博士,現任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客員研究員,專攻臺灣經濟史與經濟發展史。著有十餘篇論文,分別刊載於《臺灣史研究》、《臺灣文獻》等期刊。
目錄
【臺灣史與海洋史】系列叢書緣起
【推薦】舊殖民地工業化與技術移轉 ◎田島俊雄
【推薦】戰後臺灣經濟史研究的初啼新聲 ◎黃紹恆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臺灣工業化的延續與移植
第二節 分析方法
第二章 日治時期及戰後初期的臺船公司(1919-1950)
第一節 臺灣造船業概況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基隆船渠株式會社
第三節 日治時期的臺灣船渠株式會社
第四節 戰後初期臺灣船渠的接收與改組
第三章 1950-1956年的臺船公司
第一節 競爭市場的轉向與造船事業的發韌
第二節 美援扮演的角色與績效
第三節 造船事業的開展與技術的引進
第四節 員工的訓練與建教合作的初始
第四章 公營事業的委外經營--殷臺公司時期(1957-1962)
第一節 殷臺公司的成立與人事安排
第二節 政府政策的支持
第三節 殷臺公司的績效與財務的虧損
第四節 小結--殷臺時期的造船與臺灣工業化的侷限
第五章 臺船公司與石川島公司的技術移轉
第一節 人事制度及經營策略的調整
第二節 日本技術的引進
第三節 臺船公司經驗的移植--中國造船公司的成立
第六章 臺船公司的技術學習模式與政府政策
第一節 技術移轉的績效與限制
第二節 從造船教育的開展到研發的起始
第三節 政府政策的援助與受限
第四節 技術學習、政府政策與商業經營
第七章 結論
附表
徵引書目
圖目錄
圖2-1 基隆船渠盈虧狀況
圖2-2 基隆船渠收入結構
圖2-3 基隆船渠成本結構分析
圖2-4 臺灣船渠組織圖
圖2-5 臺灣船渠收支結構
圖2-6 臺灣機械造船公司組織圖
圖2-7 臺灣造船公司組織圖
圖6-1 現代造船廠之生產流程
表目錄
表2-1 日治時期臺灣造船工廠規模大小統計(依據員工聘用人數)
表2-2 1946年臺灣各造船廠之規模及特徵(1946年)
表2-3 戰後初期中國較具規模船廠船塢
表2-4 基隆船渠株式會社持股變化(1921、1930、1934、1937年)
表2-5 臺灣總督府給予基隆船渠補助金及基隆船渠應付利息金額(1921-1925年)
表2-6 臺灣船渠承接各項業務實績(1941-1944)
表2-7 戰後初期臺灣鐵工所和臺灣船渠株式會社狀況(1946年)
表2-8 戰後臺灣船渠株式會社移交時人員職位分佈(1946年7月3日)
表2-9 1949年臺船公司職員分配及分布表
表2-10 1948年4月臺船公司工人主要幹部之背景組成
表2-11 臺灣船渠股份變化(1937、1943、1946年)
表2-12 臺灣機械造船公司接收日產後的股份構成
表2-13 1948年度創業經費收入明細表(1948年4月1日至12月12日止)
表2-14 臺船公司股東持有資本分配變化(1948-1954年)
表3-1 1951年臺灣銀行與美援修船貸款修船統計表(僅包含大修部分)
表3-2 1951年度修船業務對象噸位比較表
表3-3 美援修船貸款實績(1951-1955年)
表3-4 臺船公司1948年4月至1955年6月主要生產設備增加簡表
表3-5 美援造船航運發展計畫中對臺灣造船公司的借款
表3-6 1950年代臺船公司派遣出國受訓人員
表4-1 殷臺公司時期末期職員薪資範圍(1962年)
表4-2 1957年2月至1960年6月殷臺公司營運狀況
表4-3 殷臺公司銷售收入來源(1957年12月至1960年6月)
表4-4 殷臺公司於各項業務之收益狀況
表4-5 殷臺公司時期造船的盈虧狀況(1957年12月至1960年6月)
表4-6 殷臺公司停止營業後資產負債清理表(1967年)
表5-1 石川島公司與三菱公司製造能力比較
表5-2 石川島公司所提之材料國內採購率計畫
表6-1 臺船公司1946年至1977年造船及修船生產績效
表6-2 1954-1964年臺船公司(包含殷臺公司)所建造主要船舶
表6-3 臺船公司引進石川島公司技術後主要建造的船舶(1965-1977)
表6-4 1962-1977年臺船公司營業總收支及盈虧
表6-5 1962-1977年臺船公司資本支出及資金來源
表6-6 1962-1977年臺船公司資產總值、固定資產及資本淨值
表6-7 1962-1977年臺船公司財務結構比率
表6-8 1962-1977年臺船公司經營分析比率
表6-9 1962-1977年臺船公司的外匯收入
表6-10 臺船公司因技術移轉而吸收造船新技術之過程
表6-11 臺船公司350噸漁船與殷臺公司36,0噸油輪的主要尺寸比較
表6-12 臺船公司350噸漁船與殷臺公司36,0噸油輪的主要用料比較
表6-13 建造28,0噸級油輪船用器材國內自製率(1970-1977年)
表6-14 建造1,0噸級油輪船用器材國內自製率(1970-1977年)
表6-15 臺船公司業務銷售分配(1968-1977)
表6-16 臺船公司單位成本、單位售價與獲利率比較表
表6-17 1976年日本、韓國和臺灣造船政策的比較
附表一 1930(昭和5)年臺灣造船業工廠
附表二 1935(昭和10)年臺灣造船工場
附表三 1936(昭和11)年臺灣造船工場
附表四 1953年臺灣省造船業民營工廠
附表五 戰後初期負責接收臺灣船渠株式會社的中國大陸員工
附表六 1948年調任至臺船公司之中央造船公司籌辦處職員至1950年升任至主管者名單
附表七 1949年夏季臺船公司部分職員職務分類表
附表八 臺船公司大事紀
序
推薦序
戰後臺灣經濟史研究的初啼新聲
很榮幸有機會能為洪紹洋君的大作,作些評述與推薦。
洪君自就讀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班起,即從經濟學各家對工業化及第三世界經濟論的論述,持續進行縝密的學說的學習與檢討反省,並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問題意識,以戰後日本對台灣的技術移轉為具體的研究對象,說明戰後臺灣發展成新興工業國的過程中,如何與原殖民國日本重新建立政經關係。同時主張戰後臺日經濟關係的重開,即使有相當程度是踏襲戰前已建立起來的經濟架構,但是戰後美蘇東西冷戰對立所建構更大的政經框架與台灣自1950年代起已為獨立國民經濟體的實質,儘管存在著對日本經濟的構造性依賴之問題,但是依舊達成相當程度的工業化。
在碩論〈戰後開發中國家工業化條件的考察 : 以1950-1970年臺日技術移轉為例〉的撰寫過程,洪君所採研究方法有別當今台灣經濟學界慣用的計量模型,而是經由外交部典藏相關檔案之類一手史料及相關資料的收集、爬梳、相互印證,以求對戰後臺日技術移轉的過程,有最貼近的觀察與描述,並期與歷史學界的研究成果進行對話。
洪君於2003年考上政大經濟系博士課程班之後,除了加深對日臺技術引進的探討外,更進一步注意到同時期日本的對外援助政策與貸款接收國家(1960年代的台灣)的資金動向與產業發展之關聯。此項新的研究方向可說是洪君在碩論階段探討1950年代臺灣經建計畫和當時臺灣對外貿易、產業結構的延續。此外更是對學術界普遍強調美援的功能,卻忽略來自日本援助的研究觀點,所作的補充與批判。
另一方面,博士課程階段的洪君,亦特別重視技術引進過程中的學習機制,如何在臺灣建立的課題。此問題意識主要出其對近代日本自1868(明治元)年開始的工業化過程中,日本建立以帝國大學為頂點的教育體系,即外來技術的學習機制所具重要性之重視。為此,洪君選擇「臺灣造船公司」作為上述課題的最佳例證,而此亦成為洪君博士學位。
論文《戰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技術學習和養成:以臺灣造船公司為個案分析(1948-1977)》的主要內容,亦為本書內容的骨幹部份。
洪君在本書從追溯臺灣造船公司的前身,即日治時代的基隆船渠株式會社及其後的演變開始,其論述貫穿了臺灣工業化的幾個重要階段,諸如1930年代配合日本侵華戰爭而出現的臺灣軍需工業化、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對「日產」的處理與臺灣造船公司的成立、1950年代以降臺灣的工業化。另外,在描述該公司引進外來資本與技術的過程,特別將重點放在技術人員結構的變化方面,發現既有日治時代的「延續」,亦有來自戰前中國經驗的「接合」,以及從台灣大學造船系及海洋學院設立所帶來的「創新」,而非任何單一面向的因素所能決定。
洪君之研究雖以經濟學為主之社會科學理論為出發點,但是實際的研究方法則與歷史學界對檔案史料的重視、運用並無二致,可說橫跨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兩大範疇。其在檔案史料的認知與處理的基本姿勢、相關知識的獲得方面,使得本書的論據充實,在嚴謹的理論框架上增添真切而實在的血肉,對戰後台灣工業化的歷史圖像,可說有相當貼近且正確的描繪,有助於世人理解台灣作為戰後新興工業國工業化重要典範的價值。
作為一位新進的研究者,此書堪稱洪君在戰後臺灣經濟史的研究上的初啼新聲,期待日後能有更多、更好的成果出現,在整個臺灣戰後史的學術研究開展過程留下重要足跡。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黃紹恆
2010年11月20日
自序
高中時期曾將歷史系列為大學聯考的第一志願,但卻進入社會科學領域的經濟系就讀。在此契機下,瞭解到經濟史範疇向來受到主流經濟學所忽視。2000年秋天,本人進入政治大學經濟學系修讀碩士課程後,跟隨指導教授黃紹恆博士學習馬克思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並學習如何運用第一手史料,開始悠遊於經濟史研究的世界。
進入博士班後,除了繼續修習理論經濟學等相關科目外,自二年級起,至歷史系修習許雪姬教授開設之臺灣史相關課程。經由大量的論著及檔案的閱讀,對臺灣史與史料方法有更深刻的掌握及瞭解。博士班的最後兩年,在瞿宛文教授的推薦下,有機會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東亞經貿發展研究計畫」項目下進行兩年期的博士生獎助,可以心無旁騖地撰述博士論文。藉由與瞿老師的討論,學習到如何以修正主義的觀點,論述後進國家的產業發展歷程。同時,為紀念張漢裕教授而成立的財團法人至友文教基金會,連續兩年提供本人獎學金,作為本人資料調查所需之經費,在此致上最高謝意。
在選擇博士論文的課題時,經由研讀過去許多的論著,深深體認到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分別受到戰前日本的殖民統治與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的治理經驗之影響。然而,過去對於戰前臺灣所進行的經濟史相關論著,多因1943、1944年資料的散佚,使得戰前的研究多討論至1942年,實有其美中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對於戰後臺灣經濟史的研究,多以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作為起點。易言之,對於戰後初期臺灣經濟究竟是如何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如何與中國經濟相接軌?又,在與中國制度接軌的過程中,哪些殖民地經驗獲得傳承?凡此在過去的研究成果中均未多著墨。因此,本人乃以產業作為案例,進行細緻的研究,期許自己能夠突破戰前、戰後的階段性,藉由跨界的研究,回應此一問題。
在決定以造船業作為博士論文的課題後,透過成功大學船舶及系統機電工程學系陳政宏副教授的引薦,認識多位造船界前輩先進。其中,已故的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陳生平老師,在論文寫作期間不僅給予諸多的專業建議,也提供相關回憶錄及個人所藏資料。自中國驗船協會總驗船師退休的李後.先生,在口述訪談的過程中,詳細說明其就讀海事專科學校造船工程科的求學過程,以及1960年代任職於臺灣造船公司時期,至日本石川島重工業株式會社受訓之經驗。海洋大學船舶系退休的王偉輝教授,則娓娓道出其求學過程和從事造船教育的心路歷程。在上述造船界先進的指導下,使得本人對造船產業的發展歷程及特性有了更多的瞭解,亦有助於問題意識的養成。
在博士論文撰述期間,本人曾在臺灣、日本的工作坊及學術研討會進行報告。在臺灣方面,承蒙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劉素芬和楊翠華兩位老師,對於論文的寫作方向給予諸多建議。在日本方面,曾先後前往立命館大學經濟學研究科金丸裕一教授和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田島俊雄教授所舉辦的會議中進行報告,獲得與會學者專家的諸多指教。學位論文口試時,尤其感謝許雪姬、瞿宛文、王國樑、薛化元,以及黃紹恆教授給予的諸多指正意見,使得論文內容更臻充實而完備。之後,陸續將部分內容投稿至國內、外的期刊論文,或被收錄在論文集中。
本書得以集結出版,是因2009年秋天,臺灣、日本多位師長的提醒下,決意將博士論文進行部分地增補及修改,以專書形式申請出版,並感謝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的協助,由遠流出版公司出版。
最後,感謝一直在背後支持我的家人,以及鼓勵我繼續攻讀博士的證嚴法師。在論文出版前夕時,也要感謝姵妏在兩千多公里遠的臺灣的另一端,支持我朝自己的理想邁進。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67430
- 叢書系列:
- 規格:軟精裝 / 27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最近,十九歲的男模特Parker van Noord登上了《VOGUE HOMMES》2020年春夏刊封面。...這是他第二次上《VOGUE HOMMES》的封面了,上一次則是2019年的春夏刊。...而且《VOGUE HOMMES》一年只有兩刊,這讓登上封面含金量十足,封面男模堪稱時尚寵兒。 ...............Parker van Noord是2018年因病去世的九十年代超模Andre van Noord的兒子,今年十九歲,被稱為男模圈條件最好的星二代。...Andre van Noord不僅是九十年代極具盛名的荷蘭男模,職業生涯跨越30多年,可以說是業內最成功的男模之一,還在巔峰時期進軍過好萊塢,拍過幾部電影。... 生於2000年的Parker van Noord被看好因為他繼承了爸爸的長相,而且身高還更高,十幾歲就已經長到了一米九!...他笑得很有感染力,長得很好看。...從13歲開始,Parker van Noord就跟著爸爸一起拍大片,他們家的家庭教育很不同,不需要在學校考第一,但一定要懂得如何去拍照。十五歲時的Parker和爸爸一起代言男裝.........嚴格的訓練讓Parker van Noord雖然沒有了少年時的快樂,但是卻在還沒滿十八歲就獲得了第一張Vogue封面。...此後,他的封面成績就一路開掛,不斷解鎖大刊。 ...如今,Parker van Noord正在讀大學攻讀國際商業管理,此外他還給自己安排了晚課學習義大利語和日語,模特只是興趣愛好勤工儉學。他表示自己每周一是沒有課的,所以他通常在周五晚上就從荷蘭坐夜火車到巴黎,然後拍照工作,然後周一晚上又坐夜火車回學校,周二正常上課。儘可能兩全其美雙方兼顧,不過他永遠把學業放在第一位,如果有需要考試之類的,他可能會把時尚圈的工作放一放,全心備考。...雖然Parker van Noord也是靠背景進入時尚圈,但是他確實是這幾位模特二代里,最有感覺的一位,無論是身材還是臉蛋都很不錯,家人的基因很厲害。...如今Parker van Noord已經成為了多個時尚品牌的廣告男模,相信他父親在天之靈一定會感到欣慰的。.........不過,Parker van Noord表示自己的夢想是創業,因為他不希望一輩子都當模特永遠被人當成一個產品,他希望在這個諾大的世界裡有屬於自己的成就,而不希望永遠做一個漂亮的模特,展現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如今他也在有計劃地存錢,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在世界裡大展宏圖,祝福這個有上進心的男孩吧!...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DnenxQ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0093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龍井睡眠障礙治療中醫台中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看什麼科龍井頭痛治療中醫
龍井頭部發麻中醫推薦 台中頻尿治療中醫 用藥會了解病人生活作息的中醫診所龍井味覺異常中醫推薦 北屯肩膀緊繃酸痛中醫推薦 很多人都在這中醫診所看好的北屯頸部緊繃酸痛改善中醫診所 豐原恐慌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負責任會傾聽需求的中醫診所神岡胃脹治療中醫 霧峰下背酸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很多人都在這中醫診所看好的
留言列表